2018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7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5万个,其中医院3.0万个,包含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1.8万个。对比2016年数据,当时公立医院1.3万个,民营医院1.6万个,短短一年内,公立医院就消失1000家,民营医院反倒增加2000余家。这预示着公立医院将会被民营医院分去半壁江山,繁荣之景将成为历史。
2017年7月28日,国资委、总编办、卫计委等6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全国数千家国有企业医院的剥离做出了具体规划和路径,确定截止2018 年12月,要基本完成本轮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移交、关闭、改制等集中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的改革主要有四条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1、鼓励移交地方管理,鼓励国有企业将与地方政府协商一致且地方同意接收的企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移交地方管理。地方不同意接收的企业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医疗机构,企业可自行选择关闭撤销或其他改革方式妥善解决。
2、对运营困难、缺乏竞争优势的医疗机构,予以关闭撤销,妥善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3、通过资产转让、无偿划转、托管等方式,对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化运营和集中管理,创新升级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产业。改制国有企业办医,要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参与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推动建立运行新机制。在医保、服务监管等方面加强与地方管理的衔接。
4、积极引入专业化、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有序规范参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重组改制,优先改制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从2002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对国企办医实行分类处理,进行各种方式的剥离。公立医院数量大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的改制,这也为医药巨头提供了跨界经营、收购重组的机会。在将来,随着医保控费、取消药品加成、按病种付费等政策的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的收入面临大幅削减,但运营成本却依然很高,经营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会有陷入亏损、资不抵债的危机。国有企业医院将在年内完成全面改制,多元化医院产权格局即将形成。